精技创新  精准扶贫

——农村中职“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推荐书

一、成果简介

成果

曾获

奖励

情况

奖金

数额

(元)

2009

质量工程

省精品课程

10

湖南省教育厅

2009

质量工程

省精品专业

50

湖南省教育厅

2009

质量工程

专业带头人

先进个人

5

湖南省教育厅

2010

2016

辅导学生

创业比赛

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3个,省三等奖2个

15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中华职教社

2010

2016

辅导学生

技能比赛

国家三等奖2个,省级奖项多个

20

教育部

湖南省教育厅

2010

2016

教师

说课比赛

国家二等奖2个

省级奖项多个

15

教育部

湖南省教育厅

2016

黄炎培

职业教育奖

理论研究奖2个


湖南中华职教社

成果

起止时间

起始:    2009 年 5 月

完成:    2017 年 5 月

主题词

农村职业教育;竞赛驱动;创业引领;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1.成果简介

本项目对农村中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  “一核心两手段三建设四过程”探索与实践。以“精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理念体系;采用“竞赛驱动,创新创业引领”手段;通过教材、教师队伍、实训双创活动建设;落实“生产体验—技能培训—综合实践——创业尝试”教学实践过程,用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和三级技能大赛检验成果,不断完善后进行推广和应用。本项目研究试点校一万多学生受益,带动洋泉、塔山、弥泉产业经济发展,助推了精准扶贫的进程。其成果与《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的思路是一致的,对于今后农村中职教育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研究过程中完成调研报告2篇;发表或获奖论文36篇;说课比赛获得2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省级二等奖;获2个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理论研究奖,在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中获6个奖;有4位教师主编中职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完成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课题的研究。


2.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农村中职学校“以能力为本位,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精技创新为核心”的“技能应用型教育”类型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精于技能、勇于创新、创业和服务当地精准扶贫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实践探索方面,建立“一核心两手段三建设四过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了教学实训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2)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引进与培养并举,完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工并通过进修提高充实师资力量,专业教师持有操作证书的比率达到了85%以上。采取引进和鼓励参加“国培” “省培”等有力举措,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大大提高。2 个省级学科带头人,4个市级学科带头人,6个名师工作室。

‚课赛融通, 激发了学生学习、创业的热情和兴趣。

以“竞赛驱动,创业引领”为人才培养手段,将竞赛、创业与教学环节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形成全新的中职教学模式。教学实训采用“竞赛驱动”的手段,其核心就是将实践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为载体,打破传统实践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框架,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培养了竞争与合作意识。“创业引领”就是开设双创课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以湖南省黄炎培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为载体,为创新意识强,有创业激情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平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ƒ校企互动,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

建立并实践了“三年不断线”的校企深层次互动合作体系,与19家企业共建合作办学关系,企业参与“生产体验—技能培训—综合实践—创业(就业)尝试”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解决了师资和实习场地,毕业生具备“工学交替”教育背景。企业得到人才。


3.成果的创新点

(1)精准扶贫,创新了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首先从理念上明确农村中职人才培养的定位为服务当地“精准扶贫”,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培养成德技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个,就业一个,带动家庭脱贫致富。

(2)精技创新,更新了人才培养理念

以“精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理念体系,以培养“工匠人才”“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提供竞赛平台、组建创业团队和设置导师制,将学生培养为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人才。

(3)课赛融通,创新了人才培养方法

以“竞赛驱动,创业引领”为人才培养手段,将竞赛、创业与教学环节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形成全新的中职教学模式。教学实训采用“竞赛驱动”的手段,其核心就是将实践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为载体完成实践任务。打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框架,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创业引领”就是开设双创课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以湖南省黄炎培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为载体,为创新意识较强,有创业激情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引导和鼓励在校学生依靠当地资源、对接市场需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创业活动,为精准扶贫提供示范。

(4)校企互动,创新了人才培养过程

建立并实践“三年不断线”的校企深层次互动合作体系,与19家企业共建合作办学关系,企业参与“生产体验—技能培训—综合实践—创业(就业)尝试”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提供师资和实习场地、项目,学校提供人才。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014年,本成果在全校推广,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100多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国家级奖7项,获省级奖30余项。连续四年参加湖南省黄炎培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毕业生以其专业思想稳定、综合素质过硬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吴文君、吴学优等11位同学回乡创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示范。

(2)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研究过程中完成调研报告2篇;发表或获奖论文36篇;说课比赛获得2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省级二等奖;获2个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理论研究奖,有4位教师主编中职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完成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课题的研究。

(3)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湖南省示范性职业中专。开设专业中有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模具加工与制造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电子电器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平面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学校成了广大初中毕业生愿意就读的学校,学校学生逐年增加,在校学生达到4000多人。

(4)人才培养模式在本县域中职学校中得到推广

本成果形成的农村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被常宁市第二职业中专、常宁市正雄职业技术学校、常宁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学校借鉴和应用。

(5)研究成果得到社会高度评价

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湖南日报社、衡阳日报社、湖南省教育电视台、衡阳市都市频道、常宁市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给予宣传报道。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400电话:400-XX6-8888
邮箱:abc@qq.com